我国甘蔗机械化收割领域的“辰汉现象”片区动态:我国甘蔗机械化收割领域的“辰汉现象”转自:洛阳自创区 片区动态 我国甘蔗机械化收割领域的“辰汉现象” 我国有三大甘蔗种植和蔗糖主产区,按种植面积和产量排序分别是广西、云南、广东,2017/2018榨季三大蔗区投入甘蔗联合收割机319台,其中,洛阳辰汉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146台,占比达到45.8%,在与国内外甘蔗联合收割机的竞争中,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形成洛阳辰汉公司一家独大的局面,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会长刘宪研究员称之为“辰汉现象”。 刘宪会长的总结得到了“广东糖都”湛江农业局副局长陈小河的印证。陈小河介绍,湛江在推广甘蔗机械化的几年时间里,引进了国内多数机型进行试验,最终确定以洛阳辰汉的机型为主进行推广。2018年,广东省农业厅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扶持湛江甘蔗机收,预计全市可再新增60台甘蔗收割机,仍将以洛阳辰汉的机型为主。 2016/2017榨季湛江地区作业机型及收获量 作为地方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专家型干部,陈小河对洛阳辰汉公司增长迅速和由此而来的一家独大,产生了市场竞争不充分的担忧。针对该问题,洛阳辰汉公司总经理张长献表示接受该意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借助湛江一些区域服务组织的力量,在机手培训、配件储备、维修设备等方面共同加强建设,通过服务能力本地化解决该问题。 一家企业推动了一个省的甘蔗生产机械化推进会和技术研讨会 2018年3月14日,云南甘蔗生产机械化推进会暨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研讨会在德宏成功举行。这是云南省首次就甘蔗生产机械化举办如此大规模、高规格推进活动。 整个研讨会期间,涉及甘蔗收割机产品时,专家们最常提到的一个企业是:洛阳辰汉公司。这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技术研讨会,和洛阳辰汉公司及其辰汉甘蔗联合收割机产品,有着直接的关联。 早在2013年,中国农机化协会就曾经组织力量就甘蔗生产机械化问题进行调研,发现当时云南甘蔗生产机械化进展比较慢,原因之一是缺少适用的机具,在推广模式上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2017年6月,中国农机化协会会长刘宪、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天辰、办公室副主任孙冬赶赴云南,再次对云南甘蔗生产机械化情况进行调研考察,并建议参考“湛江模式”,引进洛阳辰汉的收割机进行试验。 2017年12月20日,洛阳辰汉的云南收割试验正式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之后,普遍反映效果良好。 2018年1月,中国农机化协会与云南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德宏州政府达成共识,围绕甘蔗机械化主题,举办一场大型的推进活动。于是,就有了3月14日云南甘蔗生产机械化推进会暨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研讨会的成功举行。 如何理解“辰汉现象” 目前,洛阳辰汉公司的收割机产品在三大蔗区保有量达到146台,居所有国内外品牌产品首位。在广西市场,约有71台辰汉收割机,其中2016/2017榨季有14台,2017/2018榨季新增57台,增长3倍多;广东湛江市场,约有72台,2016/2017榨季保有15台,2017/2018榨季新增57台,增长2.8倍;在云南市场,有两台收割机在进行作业推广过程中已经被定购。 与国外的品牌巨头们比较起来,洛阳辰汉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的资历和规模都要小得多。这样一家企业的产品是如何做到在三大蔗区均有良好表现呢?华南农业大学区颖刚教授在研讨会上的报告——《我国甘蔗收割机研发现状与对策》给出了答案。
他在讲到“技术、管理与营销服务——以洛阳辰汉为例”时,对洛阳辰汉在技术研发和营销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得出结论:洛阳辰汉4GQ-130型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技术上虽不比国外大企业强,但产品定位清晰,走了一条适合行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和接地气的推广路线。 洛阳是农机制造大市,洛阳辰汉公司是一家位于洛阳自创区西工片区、洛阳工业产业集聚区的民营企业。近年来,企业脚踏实地搞研发,在甘蔗收获机械领域击败了国际农机巨头澳大利亚凯斯纽荷兰、美国约翰迪尔、日本松元和国内众多同行,创造业界品牌辉煌,使自己成为细分行业**的同时,也为洛阳装备制造行业赢得了荣誉。 |